登录  
 加关注
   显示下一条  |  关闭
温馨提示!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,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,请重新绑定!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》  |  关闭

悟净的博客

用眼睛观察世界,用头脑思考世界,用文字记录世界。

 
 
 

日志

 
 

那 弄  

2014-01-10 20:00:02|  分类: 广西风光 |  标签: |举报 |字号 订阅

  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  |

   上面一个“那”字,下面一个“田”字,合起来这个字怎么读?在这个字前面加个“渠”字,连起来读是什么意思?问了很多人都说不懂。按汉语常规读法,有边读边,没边读上边,老祖宗说读“渠那”。

   这二个字的意思不好懂,从2012年见到这个词到现在一年多,一直想搞清楚这二个字的意思,问了很多本科、研究生学历的人都没搞明白。昨天上午实在憋不住问本地的朋友,请教他这个词的意思,他瞪了我一眼反问:你是什么意思?我楞了一下答道:没什么意思,就是想知道这二个字是什么意思。朋友淡淡的说:没什么意思,就是一个村庄的名字。

     这里的地名很奇怪,沿着广西S210线从德保县往靖西县方向走,沿途可以看见很多有“那”字的路标,如:“那弄、那边、那排、那招、那拢、那沙、那敏、那彭”,看得人莫名其妙。还有很多以“弄”字开头的名字,如:“弄官、弄屯、弄表、弄真、弄东、弄凹、弄蕊、弄勿”,更是看得让人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。

     靖西地处边陲,是一个金三角地区,与越南、云南、广西交界,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着生于斯长于斯的壮族同胞。八桂大地是岭南的一部分,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,远在蛮荒时代就有壮族先民繁衍渔猎牧耕。壮族先民是以稻谷维系生存的民族,他们开垦荒地种植水稻,由于壮族土语的发音,他们把有水的田称为“那”,久而久之与稻田混称,因此,“那”字代表了水田、稻田。他们把“稻田”称为“那”,延伸把“那”的形态、性质、归属命名村庄名字、地名,因此就有了开篇说的那个字。其实上面一个“那”字,下面一个“田”字组合字的读音也是读“那”,是壮语“那”字的汉字象形写法,意为“那”里有“田”。为了确定这个字的正确读法,反复在汉语词典查找,结果无法查到这个字。

   五千年的历史沧海桑田,“那”的影子虽已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延伸变迁,但在我国的东南沿海以及东南亚国家,仍保留许多冠以“那”的地名,存留下许多与稻谷有关的风俗文物,成为壮族先民留给“那”子民最珍贵的“那”文化。

   本文说的以“那”、“弄”开头的名字,其实是靖西县村庄的名字,因为这里是壮族同胞聚居的地域,那些名字是壮话音译成汉语以后,写在交通标志上的地名,所以外地人看后感到晦涩难懂。

   随着历史长河的波澜发展,岭南百越土著的一部分演变成广西壮族人,壮族人逐渐与汉族人同化,这是中华民族互相认同、互相同化的大趋势。虽然时代变迁朝代更迭,但“那文化”古老的语言习俗、地名仍作为底层文化保留下来,壮、汉文化互相混杂更迭,使得很多现代的地名既保留有古壮语成份,也有壮族文化与汉族文化混合而成的现象。

   文化具有超时空的延续性和超强的凝聚力,“那文化”潜移默化地塑造了岭南百越民族的品格特征,“那文化”的子民据“那”而作、凭“那”而居,赖“那”而食,靠“那”而穿,依“那”而乐。一方水土一方人,“那文化”培养出的八桂大地民众安居乐业,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可和归属感。探寻“那文化”,犹如在广袤的稻田里感受“那”的千年变迁,在每日的米饭中品尝“那”的给予,在语言的传承中体味“那”的文化气息。

   至于“弄”字,也是壮语的土音读法,译为汉语读“弄”。在壮语里意为:山里面的山村,不通公路的山村,人数较少的村庄,具体点是只有五六户人家的村庄统称为“弄”。或者也可叫山“弄”,和山旮旯是一个意思。

   比如本文标题“那弄”这个名字,“那”是稻田的意思,“弄”是山村,连起来读可以理解为:这是一个有稻田的小山村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2014-1-10

  评论这张
 
阅读(1003)| 评论(176)

历史上的今天

评论

<#--最新日志,群博日志--> <#--推荐日志--> <#--引用记录--> <#--博主推荐--> <#--随机阅读--> <#--首页推荐--> <#--历史上的今天--> <#--被推荐日志--> <#--上一篇,下一篇--> <#-- 热度 --> <#-- 网易新闻广告 --> <#--右边模块结构--> <#--评论模块结构--> <#--引用模块结构--> <#--博主发起的投票-->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
页脚

网易公司版权所有 ©1997-2018